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北京市屬大型多學科高水平科研機構,以服務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為己任,立足應用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重大公益研究和科技服務發展定位,承擔著在北京地區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重要職責。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于2018年成立,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所屬的新型研究機構,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開展科學普及和文化傳播的主要支撐機構、資源整合與業務集成平臺,由“兩館一中心”及院屬國家級、市級科普基地組成。
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科學傳播中心相關單位將開展豐富多彩的開放活動和科普活動,具體活動公告如下:
1.北京自然博物館
活動一:融合?創新?發展——暢談博物館的“活”與“火”研討會
時 間:2019年5月17日
地 點:北京自然博物館探索角
聯系人:劉林德
聯系電話:010-67020641
活動內容: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北科院科學傳播中心、科技創新智庫協辦、北京自然博物館承辦的“融合﹒創新﹒發展——暢談博物館的‘活’與‘火’”活動研討會,將展出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和北京麋鹿實驗中心的文化創意產品,來自文博、教育、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圍繞文化與科技融合在博物館中的應用與發展這一主題,從“在博物館中應用新技術”和“開發博物館文創產品”兩個主線展開,深入探討博物館文創未來發展之路以及在新時代如何提升博物館文化內涵和服務功能等。
活動二:流動科技館進屏山
時 間:2019年5月16日-25日
地 點:四川
聯系人:趙洪濤
聯系電話:010-67024435
活動內容:北京自然博物館組織中國消防博物館、中國鐵道博物館等十二家科普單位把北京優質科普資源、優秀科普教育活動送到四川屏山中小學生身邊,讓這些地區的青少年可以體驗在首都青少年同樣的科普樂趣。
活動三: 東城區科技周主會場活動
時 間:2019年5月19日
地 點:北京自然博物館
聯系人:趙洪濤
聯系電話:010-67024435
活動內容:在科技周期間,北京自然博物館組織東城區十余家科普基地的優秀教育活動在博物館廣場以科普集市的形式向市民開展科學性、趣味性、動手性比較強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活動四:軍事博物館的“科學之夜”活動
時 間:2019年5月24日
地 點:軍事博物館
聯系人:趙洪濤
聯系電話:010-67024435
活動內容: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別和江豚說再見”、“國寶檔案”兩項動手體驗活動,將作為軍事博物館組織的“科學之夜”活動的組成部分。
活動五: 飛行的奧秘臨展(公益展)
時 間:2019年5月19日-8月5日
地 點:北京自然博物館陽光廳
聯系人:馬清溫
聯系電話:010-67020655
活動內容:在北京科技周首日,北京自然博物館的《飛行的奧秘》展覽將在陽光廳與大家見面。該公益展覽依托本館重大科學發現,從生物演化角度出發,以具有“飛翔”能力的各種生物標本和展品為載體,以介紹生物飛行演化歷史內容為主線,展現生物向空中拓展生態空間的進化歷程和適應生態環境的生存策略,闡述飛行起源、羽毛演化、飛行原理,全方位地向觀眾展示動物飛行的奧秘,以此激發觀眾關注生物飛行演化史,燃起對地球生命與大自然相互依存關系的興趣。
2. 北京天文館
活動六:流動科技館進屏山
時 間:2019年5月16日-25日
地 點:四川
聯系人:林瀟
聯系電話:010-51583007
活動內容:充氣式移動天象廳、天文望遠鏡觀測體驗、中國古天文圖拓印3項經典科普活動。
活動七:天文小講堂
時 間:2019年5月18日-19日
地 點:北京天文館
聯系人:林瀟
聯系電話:010-51583007
活動內容:《中國古代星空》和《天上的星星》,每天各2場。
活動八:“一帶一路星空下”北科天文講堂科技周主題活動
時 間:2019年5月18日
地 點:北京天文館
聯系人:林瀟
聯系電話:010-51583007
活動內容:邀請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的丁忞博士為大家帶來主題為《隕石撞擊:是災難還是恩賜?》的講座。講座對公眾免費,憑有效證件在售票處領票入場。
活動九:東城區科技周主場活動
時 間:2019年5月19日
地 點:北京自然博物館
聯系人:林瀟
聯系電話:010-51583007
活動內容:雕版天文圖印刷體驗。雕版印刷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發明的印刷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觀象臺將其與天文科普活動結合,工作人員不僅向青少年介紹與雕版上天文圖的內容相關的天文知識,同時還講解雕版制作的過程及印刷技藝。
3.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
活動十:安全伴我行科普知識競賽
時 間:2019年5月25日
地 點:大西山風景區
聯系人:侯文
聯系電話:010-63524191
活動內容:為喚起大眾自我安全意識,提高全民安全防范能力,舉辦“安全伴我行”主題科普知識競賽活動。活動以安全知識答題為主,包括安全生產、安全生活、安全出行等內容。競賽分為初賽和復賽兩部分,5月18日之前大眾登錄網站答題參加初賽,最后以總分數排名順序選拔出四組代表隊參加復賽。復賽活動在2019年的科技周期間舉辦,評委現場點評,以分數高低決出最后的一、二、三名。
4. 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活動十一:“老齡科技”展
時 間:2019年5月18日-26日
地 點:軍事博物館
聯系人:浦帆
聯系電話:010-68717373-6406
活動內容:智慧健康養老小屋:高度模擬居家的環境中集成適老化設計、適老化生活輔助、健康管理、智慧家居等技術,展示智慧居家養老的當下與未來。
5.北京國際科技服務中心
活動十二:“一帶一路”科普交流周重大活動
時 間:2019年5月19日-26日
地 點: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聯 系 人:程悅
聯系電話:010-66163852
活動內容:“科學藝術”、“趣味科學”、“魔法化學”和“奇妙物理”四個展區。“科學藝術”區與挪威斯塔姆斯科技節合作,向公眾展示科學與藝術如何巧妙融合。在這里,公眾能夠聆聽宇宙的聲音、了解人類探秘太空的歷程,欣賞藝術家由科學現象激發的創作靈感。“趣味科學”區與瑞典哥德堡科學節、泰國國家科學博物館、新加坡科學中心、韓國釜山國家科學博物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德國赫廷根互動展覽公司合作,將科學知識通過動手互動、創意工坊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公眾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下體會科學的奧秘。“魔法化學”區與俄羅斯實驗博物館、愛沙尼亞AHHAA科學中心合作,為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化學實驗展示。觀眾除了在現場親身體驗身邊的化學、有趣的機械、魔法的光學、幼兒化學等活動外,還可以觀看現場科普表演秀。“奇妙物理”區以體驗物理活動為主,邀請到捷克伊克蘭迪亞科學中心、波蘭哥白尼科學中心、英國“1001個發明”項目團隊,在創空間開展物理科技展覽、實驗展示、互動工作坊、實驗表演秀等,以化繁為簡的形式,為觀眾詮釋奇妙的物理現象。
6.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
活動十三:實驗室開放
時 間:2019年5月24日
地 點: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
聯 系 人:陳婷
聯系電話:010-68723182
活動內容:走進實驗室,通過實驗室參觀、領域專家講座與演示實驗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分析測試技術的應用場景,系統感受分析測試技術如何服務民生、助力美好生活。
7.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活動十四: 東城區科技周主場活動
時 間:2019年5月19日
地 點:北京自然博物館
聯 系 人:楊依
聯系電話:010-63538608
活動內容:本次活動營養源所從食品營養檢測和亞健康預警兩方面入手,向參觀者進行全面講解和現場體驗活動。讓營養健康知識從科研機構走進百姓生活,真正做好營養與健康知識的公眾普及。
營養健康宣教:通過現場營養成分快檢演示、科普資料發放、互動問答等環節,向大眾宣講營養標簽如何識別、計算和使用,并讓群眾了解如何通過營養標簽來指導日常食品選擇。
亞健康預警:將通過便攜式的亞健康檢測設備,對參與者進行現場測評,同時配備專業人員現場講解,并進行營養干預和運動干預指導。
活動十五:科普基地實驗室開放
時 間:2019年5月20日-24日
地 點: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聯 系 人:楊依
聯系電話:010-63538608
活動內容:“健康掃一掃”主題體驗活動及“奇妙的營養之旅”主題參觀活動。
時長:約2小時。
受眾:社區居民及北京市民
邀請社區居民來到營養源所,進行健康科普講座,同時利用亞健康檢測設備,開展“健康掃一掃”現場體驗活動。主要包括科普基地參觀→健康預警互動體驗→學做營養私房菜,三個環節。
“奇妙的營養之旅”主題參觀體驗活動
(1)北京營養健康展覽館及百米科普走廊參觀: 為公眾解讀健康誤區
(2)系統營養重點實驗室開放參觀:包括人體健康預警測評與營養干預研究中心、營養分析檢測中心等,發放宣傳冊。
(3)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宣教:現場演示互動實驗,包括蛋白含量、三聚氰胺、亞硝酸鹽、農殘快速檢測等。
活動十六:美麗豐臺科普行
時 間:2019年5月20日-24日
地 點: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
聯 系 人:楊依
聯系電話:010-63538608
活動內容:為配合豐臺區科技周主場活動,在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科普教育基地進行“美麗豐臺科普行”參觀體驗活動,參觀者手持科普護照,可免費參與營養健康展覽館參觀、健康測評體驗、科普培訓、營養廚房體驗等現場活動,讓大眾掌握科學的養生知識,體驗先進的營養健康檢測技術。